2)第406章 千里奔袭大允山_三国之银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询问他们对于目前大汉统治的看法以及是否愿意接受治理。

  其实对于羌氐来说,首要的就是生存问题。

  甘肃在汉代时并不像后世那么荒凉,而是一片水草丰茂,青山绿水的膏腴之地,但可耕地面积较少,因而放牧居多。

  为了争夺水草,羌氐内部也时常发生战争,他们的生存压力还是非常大。

  小部落自然是愿意归顺强大的汉朝。

  不止是汉朝包容性的问题,主要是以往汉朝给他们的生存压力更大,一旦不顺从,小部落基本就是灭族的下场。

  但新任的凉州牧显然还算是比较讲道理,并没有上任就开始威胁诸羌。

  沈晨甚至承诺他们只要愿意接受朝廷的治理,朝廷将会帮助他们改善民生,采取合理的制度,愿意帮他们推广教育,进行农业改革。

  如果能生存下去,谁又愿意冒着杀头的危险得罪汉朝朝廷呢?

  况且马超在西凉有威望,最近两年张飞在凉州也打出了名头,导致天水郡大部分羌氐小部落态度都非常恭顺,不敢有所造次。

  所以顺从的中小部落还是非常多。

  沈晨于是在西县、天水、冀县、显亲、成纪、阿阳、略阳、平襄等天水郡的地方县展开试点工作。

  他命令各地县令采取胡汉同仁的政策,在各县开市、积极发展农业、畜牧业,以小部落为村,中部落为乡亭,将各羌族部落集中在县城周边,向外延伸。

  如此方便统治治理的同时,还能够迅速看到成效。至于遇到水草不足,部落需要迁徙的问题,也由官府进行考察,然后寻找新的放牧地点。

  尽量做到公平公正。

  遇到胡汉矛盾,或者羌氐之间内部矛盾,也应该公平解决问题,该赏则赏,该罚则罚,并且诏令四方,把事情原因,结果写清楚,所有人都服气。

  半年之后,等到了章武三年上半年,天水郡和武都郡的羌氐基本上都愿意归顺至南方汉朝统治之下。

  沈晨的公平治理方针与原则也取得了初步成效,自此他的名望也传播凉州。

  之后的一段时间,沈晨的治理方案也渐渐蔓延至了陇右郡和金城郡一带,因至少较为温和的民族政策,吸引了大量羌氐小部落加入,一时间愿意归顺汉朝的羌氐不计其数。

  这种情况一直到章武三年六月,金城郡的烧当羌王芒中、注诣发动了叛乱,而恰逢当时沈晨本人便在金城郡视察当地民族政策是否落实到位。

  金城郡,安夷县,这里便是后世青海省海东市的平安区一带。

  在后世这一片有大片丘陵,只有湟水两岸为断陷河谷,有狭长的平原区。而且虽然那些丘陵都不高,但后世多已有荒漠化的迹象,山丘都接近赤红色。

  然而汉时这里满山青绿,全是草场,更远的山区还有大片林木,因此属于起伏的丘陵地貌,像是蒙古草原的

  请收藏:https://m.big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