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57章 天意_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57章天意

  有一说一,司马懿对于诸葛亮拷问梁县世家的事情,是持一个看热闹的态度的。

  这年头,世家大族的能量和地位,一帮小老百姓不知道,作为世家子弟的司马懿,能不知道嘛。

  诸葛亮居然还为了区区一个月的军粮,向梁县世家拷要.脑残了吧?!

  而从诸葛亮的这个举动中,司马懿也在认真思考一个问题——诸葛亮为什么要这么做。

  司马懿是世家子弟,知道世家大族对于地方统治的重要性,而诸葛亮也同样是世家子弟,再加上他主政蜀汉已经七八年了,不可能不知道这个现实。

  那么诸葛亮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宁可冒着得罪河洛世家的风险,也要坚持这么做.一个月的粮草,真的就值得诸葛亮冒这个风险么?!

  或者说,诸葛亮现在真的时间不多了,必须在一个月内,在河洛地区分出胜负?!

  而且,蜀贼的粮草,难道真的到了连一个月都很难支撑下去的地步了么?!

  如果是这样的话.司马懿有些动心了。

  世家大族们给到的压力,司马懿倒不是很在意,他可不是那种扛不住压力的人,所以司马懿是否决定要出兵,完全是基于自己的判断。

  除了军中真的缺粮,司马懿实在找不到诸葛亮要主动得罪世家大族的理由,毕竟这种拷问世家的方式,引发的连锁反应会非常的大。

  当然,即使如此,司马懿也只是在内心考虑,是否有主动出兵的必要,还没有足够让他下定决心。

  毕竟,以守拖变,是司马懿一直以来坚持的策略,如今蜀贼缺粮,可能不需要多少时间就可以不战而退敌,既然如此的话,司马懿继续据守洛阳,一样能达到击退蜀贼的目的。

  而且,这么做,损失也会比主动出击更小。

  当然,主动出击作战,也不是没有好处.这年头,但凡要点脸面的将军,都不会选择被动固守,这代表着已经没有任何应对手段了,只能是抱头挨揍。

  这对于任何一个军中将领来说,都是非常大的耻辱,对军心士气也非常不利。

  主动出击,寻求破敌,不仅能提振军心士气,而且一战而破之,带来的声望加成,也是无可比拟的。

  别忘了,司马懿当初在鲁阳城下,应战后撤兵的举动,可以说是把自己的名声完全豁出去了。

  现在战事还在僵局之中,也不算盖棺定论,所以这事儿传播出去的还不多。

  可如果司马懿继续被动挨打,等着诸葛亮粮尽而退兵,那他固然守住了洛阳,可名声上的损失,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一个“畏蜀如虎”的名声是肯定跑不掉的。

  但如果司马懿能够在洛阳城外,抓住机会一战而破敌,重创北伐蜀贼,那么他之前在鲁阳的行为,完全可以被洗白为“忍辱负重”,“为国事而不顾私名”的行

  请收藏:https://m.big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