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91章 炮战_明朝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指挥官要有敏锐的嗅觉或者说是对危险的预感,而能做到这种程度的无一不是身经百战的名将。

  应该说,李景给部队军官乃至士兵们教授这样的战争知识明显有些超前了,因为现在世界各国作战时,还是采用列阵的方式正面对敌。

  注:步兵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前攻击一直延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直到1916年索姆河战役,德国以每百米一挺马克沁重机枪封锁正面进攻的英军,一天之中打死六万英军,令英军遭受重创之后,这种列队进攻的方式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但是李景知道,每一种武器诞生,都会令战争的方式发生一次改变。李景现在开始大规模使用发射爆炸式炮弹的火炮,必定会有人想出应对的办法。

  这一点在辽东之战时就己经出现了苗头,岳托就针对曹诏的火炮制定了一系列的战术,虽然因为武器的原因这些战术都失灵了,但是如果岳托拥有同样威力的武器,那么这一战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

  李景教授军官和士兵这些知识,与其说是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士兵的伤亡,还不如说是未雨绸缪。

  孙猛的部队就曾受过系统的步炮协同作战的训练,由于没有参加过几次像样的战役,孙猛的部队对步炮协同作战执行的更彻底。

  像曹诏的部队在实战时,虽然也采取步炮协同作战,但是这支部队几乎很少花费精力去打探战场周围敌军有没有埋伏远程火力以及有没有安排伏兵,因为没有那个必要。

  在强大的火炮轰炸之下,敌军早就魂飞魄散,就算有伏兵,也吓得跑得远远的。如果还教条的执行步炮协同作战,等把这一套程序做完,敌军早跑没影儿了。

  但是林士杰没有怎么参加过实战,因此还是一丝不苟地执行着训练时的规范要求。

  好在林士杰所部防御的是海岛,郑芝龙的部队是登陆作战,除了正面,进攻的敌人也用不着在周围进行搜索。

  因此,步兵在炮兵摧毁郑芝龙搬到岸边的火炮之后,便即向当面之残敌发起攻击。

  而这时,正是郑芝龙所部愣神之时。

  以步枪对大刀长矛,基本上就是一面倒的屠杀,被杀的人在死前可能连敌人的影子还没看清。

  突遭敌军攻击,郑芝龙所部终于醒过神来,当即二话不说转身往船上跑去。

  应该说,要不是刚才搬运火炮上岸,这些人可能大多是跑不回船的,因为刚刚退潮的海滩可不是一星半点的泥泞,火炮沉重,不可能在如此泥泞的海滩中搬运上岸。

  为了把火炮搬到岸边,郑芝龙命令士兵们从船上拆卸了大量的船板,把船板一路排到了岸边,这才把火炮运上岸,现在这条用船板铺就的道路,便成了这些人逃命的通道。

  而林士杰的部队追到岸边之后,便停止了追击。

  因为再追的话

  请收藏:https://m.big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