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一章金陵县案首_红楼之贾府旁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要去县衙前的朱红漆门的门前看看帖榜。

  县衙之外站满了人,有此次县试的考生,还有内心极度向往县试的贫民子弟,更有一群形形色色、爱看热闹的百姓、商人。

  就这样,围在县衙外的人足足有数百人之多,这么多人把县衙堵得水泄不通,声势如此浩大,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要攻占县衙,造反起义呢。

  县衙之内,知县刘富林端坐在檀木宽椅上,两双大手端起茶水,有滋有味的品了一番这上好的西湖龙井。

  虽说这西湖龙井己是好茶,但刘富林仍不满足,面露不喜,呵声对着随便的小吏,道:“你叫什么来着,算了,问不问都一样,从今个儿起,本官的奉茶改为蒙顶甘露、顾渚紫笋这两种,这些茶叶也不算贵重,就算是他们尽尽孝心吧”。

  这位小吏一直在刘富林身旁恭恭敬敬的站着,听到刘富林的呵声,连忙抬头回道:“小的名叫潘平,前几天大人还特意让小的服待您呢,难道您忘了…”。

  说着小吏的声音越来越小,显然有些不太聪明的样子,这时刘富林打断了他的话,道:“本官没让你回答这个,前些日看你小子挺聪明的,怎么耳朵还聋了,听不明白本官说的什么”。

  他顿了顿口,面色表现的非常不耐烦,怒声斥道:“本官令你将奉茶改为蒙顶甘露和顾渚紫笋,从明日!不,即刻!现在就给我滚蛋,今日必须处理好这件事情,不然你就真的给我滚蛋!”

  听到这话,这个新来的衙役顿时面露惧色,连忙跪地点头,边磕头边往后退:“是是是,小的今日一定将大人吩咐的事办好”。这也让站在下面的一众衙役小声憋笑,暗喜不己。

  刘富林不耐烦的拍了拍案板,大声呵喊道:“放榜!”

  见状,案板下的七名衙役恭敬的走上前来,由两名衙役小心的用双手拿住纸榜的两边。

  于是一人抓住帖榜的一边,向着县衙外缓缓走去,剩下的五名衙役则紧随其后,紧紧的跟着他们二人。

  这时贾凝匆匆而来,正恰赶上放榜之时,同刘屿舟挤在一处能看清帖榜的地方,然后停留在原地等待激动人心的帖待。

  县衙的两名衙役负责帖示榜单,剩下的五名衙役负责维护现场杂乱的秩序,但也只能做到不令他们一拥而上,该吃瓜的也是继续吃瓜。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看着现场人山人海、如此热闹的景象,贾凝深深感慨道。

  在衙役将县试录取榜单帖在县衙前的木栏上后,贾凝也不免俗,同一众应试者一拥而上。

  没有人比现场的一百多名考生再激动、再紧张的了,他们每个人都十分想一举中榜,若是中了,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这些应试考生面色皆清一色的慌张,双手很是忙乱的在榜单上指认着自己的名字,有些人寻找良久终于在外圈看到自己了的名字,有些人苦苦寻找几刻钟都还是看不见自己的名字在上面。

  贴榜上画着大大的圆圈,分外圈、内圈,榜上有一个名字,他特别显眼,而且不同于其他四十九人弯曲的名字。

  在中心点方方正正的印着一个人的名字,只有简单两个字,贾凝——

  贾凝一眼便看见了自己的名字,这个方方正正的名字格外的亮眼,好似金光一般,令所有人眼前一亮。

  说不激动那是假的,此刻的贾凝心中万分激动,顿时有着说不出来的豪迈之情,而且比之重生之时更胜一筹。

  但这不能用言语所表达,因此他白净的面色只是轻松、欣慰的笑了笑,面露许些笑意便足以表达他现在激动的心情。

  ……

  有很多懂历史的人常说,只要能考中秀才,就意味着你已经被统治阶级接纳为预备队了,这句话其实有理在其中。

  而且一位秀才在地方上算的作是一个人物了,就是知县见了也会好言相待。

  请收藏:https://m.big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