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9章 揣着明白装糊涂_我真是万亿大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他多维信息的大数据+金融+技术平台来说,数据隐私是一个很容易惹祸上身,且永远不会有终结之日的大众话题。

  另一方面其实也佐证AI技术公司对于数据的掌控权和话语权,与大公司相比,不值得一提。

  想到这里开口道:“李开复其实说的也没错,所谓的帮助旷视等公司拿数据,其实意为当年投资旷视和拿项目,自己有在其中帮忙洽谈调和,起到了中间人的作用。”

  “只不过估计他自己也没想到数据隐私的问题,同时也忘记蚂蚁这边当下的境遇与诉求。”

  “毕竟没有人不清楚,人脸识别算法训练,有数据才是王道。有了蚂蚁提供的第一波真实场景数据演练,旷视才有机会接着提升整个平台的算法和算力,拿到更多同类项目合同。”

  说白了大家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只不过说漏嘴而已!

  举个最简单例子,蚂蚁的数据可能有自己的特征,所以旷视必须针对这些数据将基础的算力和算法再进行优化。

  所以蚂蚁的项目肯定能帮到他们,而且技术人员也积累这方面经验,完全可以移植这部分能力到其他金融项目对不对?

  换句话说这种成功案例会帮助旷视去拿到更多的同类型客户,因为很多小客户不一定会做私有部署,可以直接用他们的公开云服务。

  这样一来所有人脸数据都会先在平台上跑一遍,所以相当于间接帮助旷视扩大数据积累。

  在智能时代,数据无处不在,小到个人的日常消费,大到健康、教育等众多决策,这些分布在各个系统的数据可能对我们构不成直接伤害。

  一旦将这些数据集中起来,通过数据整合和信息加总,数据之间可进行印证和相互解释,一个网络化的虚拟自己就此诞生,人们的隐私无所遁形。

  现在互联网应用使用者愿意用隐私去交换一些便捷性,但用户真的是自愿放弃自己的隐私吗?

  其实都是被自愿,使用权和隐私权必须二选一,最后只能为了使用权自愿放弃自己的隐私。

  请收藏:https://m.big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