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长安(六)_三十六陂春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留下淡淡的殷红血洞。

  远远望去,像一点朱砂。

  鸾刀心疼得眼睛泛红,轻轻拿巾帕一角,沾着水,反复擦拭脖颈边缘。

  声音微哽:“殿下,奴给你在此处画一朵花,遮掩一下?”

  朱晏亭摇了摇头:“本是见伤于宫婢,无需遮挡,若以华彩遮掩,反倒见疑。”

  坐着等到血洞不再往外渗血,方站起身来,敛衣整裾,慢慢朝殿外走去。

  ……

  当朝丞相崔进,身出名门,三朝老臣,统御百官,辅弼君主,年逾花甲,气质温和儒雅。

  他身着三公之身最隆重的华袍,青底上山龙九章,五采大佩,一组比目长佩几欲委地,足踩赤舃絇履,手上拿沉甸甸的九尺高垂旄节杖,持节而至,代表天子亲临。

  宣华门外,崔进持节站在最前方,御史大夫贾行站他身后,再往后是皇后仪仗。

  比皇帝承舆稍小,上绘翟凤展翅玉蟾图,金雀为踏,孔鸾扶轼,垂金丝帷幔,公卿奉迎,羽林郎策玄缨白马列阵,内监为骑奴,车骈数十,侍僮数百,加毂节迎。

  朱晏亭手捧纨扇,在宫娥内监的簇拥下,逶迤自长乐宫出,在宣华门下向持节的丞相行礼。

  “恰此良辰,适我来归。”

  话音悠悠落,她举步而行,钟磬长鸣,笳笙并起。

  朱晏亭应雅乐节拍,一步一步慢慢朝承舆行。丞相容色澹然,恭谨垂眼,却在她走过的瞬间,一道锋利又清亮的目光,似有似无的,极为隐晦的刮过她的颈侧。

  长安城的歌谣,一夜之间通过戏车伶人孩童传唱,在丞相这一日绕城迎亲的道中,都有所耳闻。

  倘皇后真有“啄王孙”

  的不吉之相,丞相为百官之长,当匡谏君主。

  崔进一掠之下,大为震惊。

  纨扇之沿,皇后的修长颈项上,无半点青砂,唯一点血洞,敷着血迹已干的红色结痂。

  凤颈已伤,有无青砂,不得而知。

  她身姿宛然,行止端正,慢慢登上承舆。

  脖颈上的一点红,在帷幕边缘隐现,归入了承舆之后。

  崔进浮沉宦海数十年,何等场面没见过,此刻,管窥一斑而知全貌——这歌谣仿佛是十数年前的长安俚曲,在帝后大婚之际,一遭被翻出来,定是别有用意的。

  投石入水,只手翻搅,只手对抗,波澜隐于平静表面下,并也只留下了平静的结果。

  此刻的结果就是,不管皇后有没有“颈青砂”,现在都没有了,亦无人再敢质疑。

  崔进等待皇后入承舆,捧节杖,走到队列首登上轺车,下令开行。

  铺陈满整个长乐宫前广场的仪仗无声而有序的开拔。

  暮色如一块明透的琥珀,装着仿若亘古无声的耸立宫楼,残阳斜斜挂在未央宫西傍,铺陈下大片大片红彤彤的霞色,照引前路。

  走在队列之端的崔进,眼前挥之不去皇后颈侧的伤痕,这大婚之日见血的

  请收藏:https://m.big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