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三十章 盐业_娘子她娇心似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博承和许汤提了一些建议。

  首先是设了一个盐运司,里面设盐官和相关人员及人数不等,由盐官负责组织盐业生产,及幕民制盐。

  盐运司,统一收购成品盐,进行统一发卖。

  其次是重赏、提高盐工福利待遇。

  苏青媖想着,为什么历朝历代都有人铤而走险贩私盐呢?

  无非是他利润巨大,干一年可以躺吃三年五年,甚至更长时间。诱惑大,就不断有人飞蛾扑火。

  那现代社会为什么没人贩盐谋利了?

  主要还是现代社会盐业价格由国家调控,且不再专营了。再有就是现代社会交通便利,没盐的地区,把盐从别处运来当天即达,便利的很。最最主要的是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高,盐的产量高,利润薄了。

  而时下要把盐业由专营改为私营不太现实,一放开估计立马就乱套了,没准一两金都不一定能买到一两盐。

  而且现在吕博承的二十万大军还得靠楚州的盐税来养军。

  而交通不便的情况,苏青媖现在也解决不了。

  哪怕他们徐州不缺铁了,也不能搞个火车出来。再说现在各个地方各政权割据,有想法也什么都做不了。

  那就只能提高盐的产量了。

  产量提高了,吃盐难的问题就能得到较大的改善。而且产量高了,盐税也能多收点。

  苏青媖让项尚亲自去盐城呆了一个月,回来听他说了一番盐城的情况。

  心里便有了数。

  时下有各种盐,海盐,井盐,岩盐,湖盐。而海盐要占一半以上的产量。

  而时下海盐的出盐法,还是煮盐法。

  在历史长河里,一直延用煮盐法。

  明代的《天工开物》里还记载了得海盐的方法:“无雨日广布稻,麦稿灰及芦矛灰寸许于地上,压使平匀。明朝露气升腾,则其下盐茅勃发,日中晴霁,灰、盐一并扫起淋煎。”

  煮盐不是简单的,把海水舀上来放到大锅里面煮了就得了。

  不是。

  首先要在前一天晚上,把一些松散的东西铺在海边,可以是稻谷杆,或是茅草之类。等夜里雾气升腾,这些松散东西上会附上一层白色的盐雾,然后把这些带着盐雾的东西收集起来回去煎熬,这样才能得出海盐。

  而煮盐法又叫熬盐,熬波。

  可见到了明朝,海盐还是靠熬煮法。

  但到了现代,已不再用煮盐法而是用晒盐法了。

  晒盐法比煮盐法,更环保经济,更节省燃料节省人力,成本更低,且产量更大。

  有更好的方法能得到更多的盐,为什么不用?

  苏青媖自然也是要拿来用的。产量高,就代表利润更大,盐税丰足。而利润大,还节省人力人工,钱不仅不少反增,为什么不换晒盐法?

  古代不管哪种盐,得盐都是需要燃薪熬盐的,盐工极为辛苦。且盐工一直被认为是贱业。唐朝时还因为找不到充足的盐工,多以刑徒充之。

  没人愿意干。可见其辛苦程度。

  苏青媖把晒盐法详细地记录下来,交与吕博承和许汤过目,那二人如获至宝。

  许汤转头就吩咐盐城各个盐场直接弃煮盐法不用,而直接改晒盐法。

  初时,大家还半信半疑,煮盐法历朝历代传承下来的,而这晒盐法,闻所未闻。

  要是失败了,将严重影响数万盐工们的收入。

  但没人敢反对。

  一是吕博承武力值太强大,他只要是娘子说的,都奉为圭臬。他自个的娘子难道还能害他?不信娘子的话要信谁的?

  二是许汤手段太过强硬,现在楚州官场大家不敢不听他的。

  两个大佬下的令,敢不听?有几条命敢去跟大佬做对?

  晒盐法得以顺利实施。

  请收藏:https://m.big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