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一十一章 望月楼相会_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秋佳节,如期而至。

  从时令上而言,中秋便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作物到了秋天收获之季,平民百姓则在这一季节饮酒起舞,喜气洋洋庆祝丰收。

  自古以来,华夏子民就有在中秋节祭月的习俗,《礼记》中有“秋暮夕月”之说,即祭拜月神,早在先秦周代,就有了每逢中秋夜举行迎寒和祭月的仪式。

  魏晋之时,民间便有了中秋赏月之举,但尚未形成习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盛行异常,至宋代,赏月更成为一大盛事。

  大明立国之后,朝廷为收拢民心特意在金陵帝都建有望月楼、玩月桥等赏月名胜,一时之间成为文人士子、达官显贵赏月弄月的绝佳地点。

  而沈清淑与蒋香菱二女相约的地点,便是这望月楼,以她二人各自的身份本事,留下一间雅室自不是难题。

  不过这倒是苦了朱巅峰,不知届时该如何是好。

  奈何佳人相约,他也唯有硬着头皮前往,只是希望这二女不要率先碰面,给他留下一丝斡旋的余地。

  一路行来,只见家家户户都已挂上了璀璨竹灯,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斑斓颜色。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金陵帝都此刻满城灯火,不啻于琉璃世界!

  皎洁月光映衬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赏月欢声一片,煌煌一派盛世之景。

  “唔……看来今年倒是一个好收成,洪武盛世并非是句空口白话。”

  朱巅峰看着眼前这煌煌盛世,听着百姓士子的欢声笑语,忍不住发出了一声慨叹。

  大明洪武年间,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天灾频发,故民生多艰。

  但也正因为如此天崩开局,那位布衣大帝朱元璋“宵旰图治,以安生民”,通过推行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兴修水利、轻徭薄赋、严惩贪官等种种利民仁政,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终于形成一个“治世”局面。

  以致于满清那位康熙大帝都给出了一句“治隆唐宋”的超高评价,在耳闻目睹南京城的盛况后对洪武大帝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发出了由衷赞叹。

  何为“治隆唐宋”?

  幅员辽阔,远迈汉唐;繁荣似锦,治隆唐宋。

  那位洪武大帝,你可以骂他杀伐果决,你可以判他心狠手辣,更可以称他晚年昏聩,但是他对华夏民族做出的贡献与功绩,足以位列千古大帝之名。

  朱巅峰寻了个游人打听清楚了望

  请收藏:https://m.big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