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五零章 重围_大明新命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情远远没有结束,甚至可以说,这个事情才刚刚开始。

  原本历史上,到了崇祯十二年冬天的时候,黄台吉就开始积极筹备松锦大战了,企图将大明朝北方九边的最后精锐,引到关外来,然后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扫除南下征服大明的障碍。

  所以,从崇祯十二年冬天开始,满清那边所采取的各种动作,几乎全都是为了达成这个目的。

  包括历史上崇祯十二年十月,黄台吉派出多铎和豪格两个率军两万多人进犯辽西,也是这个目的,只是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

  一个原因,是崇祯十二年大明朝那边内忧外患异常严重,朝廷办事的效率也极低,根本就调集不起来九边大军赶赴关外。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蓟辽总督洪承畴看破了满鞑子伪帝黄台吉的意图,对京师朝堂软磨硬顶,就是不出关。

  这么一来二去的,时间就耽搁了下来。

  最终,豪格和多铎只是在宁远城下围歼了出战的金国凤父子,然后粮尽而退,并没有达到调动关内明主力军出关的真正意图。

  但是黄台吉并没有因此而死心,为了解决大军到辽西作战的粮草补给供应问题,崇祯十三年春,黄台吉即派出大批人马到义州屯垦,并且重修义州城屯粮。

  到了崇祯十四年,义州城筑好,满鞑子在前线的粮草供应问题解决,便又派出大军,开始长期围困锦州城。

  而这时,两年过去了,正巧大明朝关内的各种问题有所缓解,而洪承畴这个蓟辽总督久而无功,也受到朝堂的弹劾。

  就这样,在各种巧合之下,崇祯皇帝冒冒失失地下了决心,也要毕其功于一役,尽快解决辽东的问题,终于落入了黄台吉苦心经营已久的圈套之中。

  这一世,黄台吉为了谋划松锦决战,所走出的第一步棋,同样“失败”了,而且照比历史上的无奈撤军来说,这一次,他们失败得更惨。

  但是,杨振却很清楚,这只是黄台吉走出的第一步棋,即使败了,黄台吉也绝不会就此死心,他后边的连环招数还多得是。

  也因此,杨振胜的越多,胜的越大,他的心里就担心。

  因为越是这样,杨振和松山城的人马,就越会快速地成为满鞑子重点防范的对手,成为满鞑子重点围歼的目标。

  正所谓,出头的椽子先烂,若是满鞑子伪帝黄台吉倾尽全力围攻松山城,那么杨振还真有点担心扛不住。

  而他最最担心的则是,自己千方百计、想方设法都要避免的松锦决战,千万不要因此而提前到来。

  杨振的担心,当然不是多余的。

  就在满鞑子突然撤兵返回小凌河北岸大营的第三天中午时分,即仇震海他们送粮入城的第二天中午时分,满鞑子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武英郡王阿济格统率正白旗下满蒙汉牛录六十四个,共计两万余人,浩浩荡荡地抵达了小凌河畔。

  当日午后,多尔衮的正白旗大军,便在小凌河上搭起了数不清的浮桥,旁若无人地过了河,沿着女儿河的东岸快速南下,绕开吕洪山,重新从西面和南面包围了松山城。

  请收藏:https://m.big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