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二五章 难处_大明新命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么不管当时是谁身在一线,都必定是大功一件。

  早知道结局如此,他就该派自己的外甥吴三桂前去捡了这个功劳,而不是让吴三桂在宁远城里干坐着,坐等杨振等人兵败身死的消息。

  自从宁远城里收到了杨振送回来的第二封捷报之后,吴三桂在祖家大院自己的住处,已经气得不知道摔碎了多少个酒杯茶碗了。

  杨振让人送回来的捷报,不可能是假的了,因为随船运回来的一整船清鞑子脑袋,根本造不得假。

  是不是杀良冒功弄出来的假鞑子首级,别人或许不清楚,可是他们这些久在辽东的将领们又怎么会不清楚呢?

  现在祖大寿麾下的这些将领们基本上那个没有一个是草包饭桶、酒囊饭袋,这些人个顶个是辽东军中的悍将出身。

  他们对杨振先遣营机缘巧合立下的战功,也并不纯粹是眼红嫉妒。

  相反,他们对于杨振让人送回来的清鞑子首级,对于四百多颗清鞑子首级背后的残酷战斗,他们虽然不说,但心里还是佩服的。

  只不过,这些首级摆在宁远城里,让他们怎么看怎么觉得难以置信、不可思议。

  因为,从他们各人自己的漫长戎马生涯积累下的经验出发,他们实在无法相信,杨振先遣营一共才几百个人,怎么就能斩获这么多真鞑子的首级?!

  但是不管他们信不信,那么多鞑子首级的的确确送来了宁远城,而且还都是真的。

  特别是祖克勇,固然是为人处世欠圆滑,有点不通人情世故,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他让人捎回的消息才更可信。

  对于这一点,祖大寿本人以及祖大寿的麾下都没有任何疑问。

  “那么——大帅!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办?!既然鞑子大军已经撤退,松锦之围已经不解而解了,我们该如何做?!”

  这个时候,在座众人之中年纪最小的吴三桂,突然对祖大寿说道:“尤其是松锦大捷报到朝廷之后,朝廷之上恐怕就又要催促大帅赶赴锦州坐镇了!”

  “朝廷不催本镇,本镇难道就不去锦州了?!宁远虽好,但锦州该回,还是要回去的!”

  祖大寿听了吴三桂的询问,先是说了这么一句,然后略作停顿,随后又接着说道:“不论如何,鞑子撤了,总还是一件好事!松山没丢,金国凤固然有功,杨振没死,功劳也少不了!他们借着这个机会,可能往上一步!

  “可是,你们不要忘了,这一次鞑子入寇松锦,锦州城,杏山城,塔山城,统统都没有丢!那么留守锦州城的祖大弼,坚守杏山城的祖泽远,还有坚守塔山城的刘周智,他们坚守城池,使得清鞑子无功而返,岂不是都有功吗?!”

  ——祖大弼是祖大寿的同母亲兄弟,祖泽远则是祖大寿堂兄祖大权的儿子,都是祖家人。

  祖大寿把话说到这里,没有继

  请收藏:https://m.big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