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六章 东进开始_战国之平手物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骏河、西上野、南飞驒的部队,驻扎于饭田城,随时准备往三方前线支援。

  由于平手汎秀已经渐渐实现了“士农分离”,可以赶在秋收前的时机出战。

  而武田家就只能命令领内农民。尽可能地提前就把稻谷给收割了。

  这对农业收入肯定是会产生不少影响的。

  没办法,眼前的压力太大,顾不了那么多了。

  整个过程中,武田胜赖只是听说了平手汎秀誓师动员的消息,就马上布置了防线,完全没有出境迎敌,或者以攻代守的想法。

  家臣们也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

  ……

  平手汎秀的大军才走了三天功夫,到近江与尾张的边境,已经了解到武田家的布置。

  其实在这之前,经济领域的战争已经打响了。

  受到指示的商人,早从五月份开始,就故意大肆地购买,哄抬东海道的粮价,把玄米由每石六百文,生生炒高到了一贯三百文左右。

  这对于金矿萎缩、财政乏力的武田家来说,乃是难以承受的噩耗。

  正是需要采买物资,准备守城的时机,却遇到狠毒的盘外招。

  令人绝望的是,平手家搞这项工作的花费,倒并不算很大。近畿的粮食本来就昂贵一些,在八九百文左右。

  走海路把远江、三河的米运来界町、石山、岸和田城等地卖掉,算上流通费用,按照正常价格仍然是可以保本的。

  就算是不断炒作之后东海道粮价越来越高,近畿越来越低,亏损也不至于太过分,截止到八月中旬,前后拿出七十万贯资金来采买和运输,买到七十三万石的玄米。其中五十五万石陆续在濑户内海卖出去,赚得了四十一万贯回流,剩下十八万石,正好作为大军的口粮。

  如此大手笔,其他大名实在没法学得来。

  众奉行负责此事期间,石田佐吉据说表现相对出色。

  小西行长各种友情吹捧不足为信。可是一门众平手季胤的话就很有说服力了:“佐吉此人,兼具伊奈忠次殿的筹划调配,与长束正家殿的测量算术,才具确实在所有人之上,而且为人方正严谨,知书达礼,毫无徇私和疏漏之处,大家都对他赞不绝口。”

  因此,这人改了个大名叫“石田三成”,并且被正式列入门墙,破格授予三百石的“厚禄”。

  大军至长岛时,平手汎秀身边,计有亲卫一千五百,旗本一万,山城众二千,南近江众三千六百,南纪伊众四千,河内众三千五百,大和众四千三百,大和筒井家一千五百人,四国十河军三千,摄津荒木军五千,甲贺三云军三千二百,伊势诸势联军八千,总计四万九千七百名士兵,浩浩荡荡,人多势众,挥师东向。

  织田、德川更是都尽量发起动员,两家都说要出动一万五千以上,以图收复失地。

  总计战斗力会在八万到九万之间。

  这么大的规模,肯定也不可能投放在同一区域。

  平手汎秀并不想玩什么花活,策略很简单——既然武田胜赖是前方三处固守,主力在信浓随时增援,那么我也采用对应的布阵就好。

  战线分得越散,越能体现出人数的优势。

  织田信忠的专心负责东美浓,德川家康全力攻打北远江,平手秀益作阵代指挥大和、伊势、甲贺三地部队一万七千,取奥三河。

  每个方向上,守军都只有三千到五千人,而攻方都是一万五千到两万人,保持四倍以上的数量优势。

  然后平手汎秀还能带着三万两千人,驻扎在冈崎地带,随时驰援。

  武田胜赖由于还得留着骏河、甲斐的守备,他在南信浓的主力,再怎么动员,恐怕也很难超过两万,支援三方战场,都是两天左右的路程。

  而平手汎秀在冈崎坐镇的话,离各个前线的距离,也不超过三天。

  也就是说,不管武田胜赖往哪个方向增援,平手汎秀都可以及时派兵迎战,只要仔细盯好了。就不会留下任何局部以多打少各个击破的机会。

  其实就算武田胜赖全力投入到某条战线上,他的人数优势也不会太大,充其量是十比七的比例而已。

  请收藏:https://m.big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