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8章 尘埃_明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消息,混淆视听,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官府的捕快们,也不是吃闲饭的。

  不过,宣府王家现在是王二公子为首,此时,王二公子身死,王家群龙无首,定然已经混乱不堪,即便是去京师报信,这一来一回,也需要几天时间。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王二公子是死在女人肚皮上,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马上风’,这对王家这种官绅豪族而言,可并不是太光彩的事情,王老爷子和王大公子,即便想追凶,恐怕也得捂着盖子。

  这一来一回,又需要不少时间。

  但李元庆却不敢怠慢,此时时间就是生命,必须要尽快赶去广宁,把正事办完,然后,再把痕迹抹去……

  …………

  两日之后,李元庆一行人抵达了山海关,顺利与渠敏秋一行汇合。

  清晨,太阳初升,看着耸立在金色阳光下巍峨的关墙,李元庆凝神思虑,久久沉思不语。

  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

  对于大明而言,眼前这座关隘,着实是承载了太多太多。

  大名鼎鼎的平西王吴三桂,当年,在背叛大明、决定华夏民族命运的时候,正是由这里出发。

  大明已经流传两百多年,事实上,并非没有远见之士,只不过,有太多的东西,被各种原因,掩埋在了历史的尘埃里。

  此时的辽东巡抚王化贞暂且不必多说,稍后,继任他之职的新任巡抚王在晋,曾经提出了一个治辽的方案,他主张,全面放弃辽地,以长城和山海关为界,抵御后金女真的进攻。

  某种程度上,在明末,这应该是最科学、也最稳妥的方案。

  但泱泱大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又怎的会同意这种方案?

  内阁几番纠缠,不多时,王在晋便被去职,大名鼎鼎的孙承宗、孙阁老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

  他主张在辽西走廊,设立屯堡,屯兵种田,以逐步推进的方式,来蚕食后金。

  很快,这个方案,便得到了执行。

  只是,在随后的一系列时间内,这个方案,花费了整个大明军费的九成以上。

  再到后来,便是大名鼎鼎的袁督师提出的‘五年平辽’……

  历史已经发生,谁对谁错,后人也无法身临其境,感受不到当时的状态,只能是推测。

  可以说王在晋是贪生怕死,但不可否认,站在后世的角度,他的方案,是最可行的,也是最稳妥的,如果大明按照这个方案执行,或许……

  但谁又能说孙承宗是错的?毕竟,他是大明的忠臣。

  可书生意气,纸上谈兵,这种忠诚,能当饭吃么?能挽救华夏数千万子民的命运么?

  历史的结局也对孙承宗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他甚为倚重的吴家、祖家,都成为了后金的鹰犬。

  从天启中,一直到崇祯末,这二十多年时间,朝廷花费了数以千万、甚至上亿的银两,就养出来这

  请收藏:https://m.big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