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一章 出风头_民国大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往前,还是一个字不差。

  倒背如流

  底下复旦大学的学生们无法淡定了,连那些教授都惊讶起来。

  这可不是一个记忆力超群就能解释的,这要对红楼梦研究到什么程度才能做到倒背如流的境界,就算是那些整年钻研红楼梦的学者也做不到啊。

  林子轩才二十二岁吧,那他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红楼梦的。

  怪不得他敢在复旦大学讲红楼梦,人家都研究到这个地步了。

  他们不知道林子轩脑海里有个搜索系统,他闭着眼睛就是在看着书本读而已,可在不知内情的人看来,这就是能耐和水平啊。

  林子轩睁开眼,看着下面乱哄哄的景象,心中颇为自得。

  这下唬住你们了吧

  其实,能够背诵红楼梦的人不在少数,沈燕冰,也就是家矛盾,也能背诵。

  1926年的一天,章系琛、钱军陶和郑震铎等人在谈话之间,谈到沈燕冰会背红楼梦,郑震铎怎么也不相信。

  于是,几人打赌,请沈燕冰喝酒。

  酒至半酣,有人说这么喝酒没意思,不如做点什么助兴,沈燕冰喝的有点多,酒兴正浓,就欣然答应下来,另一人就说听说你会背红楼梦,不如背一段给咱们听听。

  当即由郑震铎点回目,并翻开早已准备好的红楼梦进行对照。

  沈燕冰遂按所点回目琅琅而诵,一口气背了半个多小时,将近一个回目,无一错漏。

  众人膛目结舌。

  在这个年代,背书是学习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很多大学问家对一些经典著述都能背诵如流,碰到一个问题,立刻就能滔滔不绝的讲出出处。

  这不仅是记忆力的问题,还有对文章的深刻理解。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是背书的重要性。

  在后世,有了电脑,可以随时在网上查看,也没有人去背书了,对很多知识都是不求甚解,这或许就是中国很难再出国学大师的原因之一。

  不过,正着背诵和倒背的难度不可同日而语,正着背诵可以通过对小说的理解来记忆,倒背考验的就不仅仅是记忆力和理解力了。

  这时候的学生较为大胆,有学生不相信,拿过红楼梦随便翻开一页,请林子轩继续倒着背诵。

  林子轩来者不拒,不怕挑战。

  最后,系主任不得不站出来阻止学生们,否则这课就没法上了。

  林子轩成功的给了复旦大学学生一个下马威,让这些天之骄子们明白谁才是天才。

  “我这么做不是要显摆什么,而是告诉你们,研究一门学问首先就要从背诵开始。”林子轩拿回红楼梦,在讲台上认真说道,“如果你连背诵都做不到,怎么才能理解,不能理解,谈什么研究。”

  这个观点很容易理解,学生们被镇住了,都没有意见。

  “好吧,下面开始讲课,我要讲的是红楼梦,或者叫做红学。”林子轩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三个词。

  分别是“1921年”、“旧红学”和“新红学”。

  “红学发展到现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1921年之前的是旧红学,1921年之后的是新红学。”林子轩不容置疑的说道。

  这是红学史上第一次进行断代,如果说胡拾的考据派开启了新红学的大门,那么林子轩就是给新红学的大门上加上了一块匾额,确定了它的名分。

  从此,红学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请收藏:https://m.big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