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五章 那些年,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_民国大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放异彩,赢得了高额的票房利润,新民公司的张时川等人便提出欲与郑证秋分享利润,但被郑证秋拒绝。

  张时川等人不忿,以重金挖了新民社大部分社员,成立了民鸣社。

  民鸣社成立以后,新民、民鸣两社之间为了争夺上海文明戏的演出市场,展开了激烈的商业竞争。

  竞争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挖演员,二是争观众。

  1914年年初,民鸣社搬迁至大新街中华大戏院,由于地点适中,剧院面积较大,设备较好,营业状况甚至超过了新民社,一举成为当时上海话剧演出的支柱。

  郑证秋和张时川不同。

  张时川是个精明的商人,什么赚钱,什么吸引观众,他们就演什么。

  民鸣社演出的描述慈禧传奇一生以及暴露清宫宫廷内幕的西太后获得巨大成功,此后西太后一剧便成为民鸣社的压轴大戏和保留节目,一直常演不衰。

  挖新民社人才、上演新民社编的剧目、请名人编剧、投合观众嗜好演弹词戏、宫闱戏、加演电影、降价、观剧中大奖

  在新民社与民鸣社的竞争中,民鸣社通过种种手段最终压制了新民社。

  新民社在竞争中败北,只能离开上海,远走武汉。

  说到底,郑证秋有些理想主义,他的财力和竞争手段比不上经润三、张时川等人,而他编剧的剧本又以正剧为主,不懂的抓住观众猎奇的心理。

  此时新民社大权逐渐旁落于王伍恐、汪优幼之手,郑证秋无力支配,这为以后两社合并埋下了伏笔。

  在新民社和民鸣社合并后,郑证秋心中不甘,带着人马回武汉仍以新民社的名义继续演出了近一年的时间,新民社才彻底结束。

  之后郑证秋回到民鸣社,直到1917年民鸣社停演。

  随着新剧的萧条衰落,张时川继续寻找赚钱的机会,郑证秋则开办新民图书馆,发行药风月刊和解放画报来支持新文化活动。

  他们两个无论是性格还是追求都不相同,却在一起合作多年,其中的恩恩怨怨难以说清。

  林子轩找郑证秋是邀请他拍电影的。

  郑证秋不仅是个杰出的编剧,还有导演的天赋,他在话剧舞台上磨练多年,技艺纯熟。

  面对林子轩,郑证秋很好奇,他已经多年没有接触过电影拍摄了。

  如果林子轩找他写电影剧本,他不意外,可林子轩找他拍摄电影,甚至是经营电影公司,他就有些不解了。

  他知道自己的性格,说好听点叫做执着,说难听点就是倔。

  他拍戏或者演话剧,总希望能有意义,也就是说有艺术性,而不是单纯的滑稽逗趣,他希望在艺术和商业上找到平衡点。

  因为这个原因,他对于自己去经营电影公司并不看好。

  如果林子轩找他拍摄滑稽戏,他会毫不犹豫的拒绝。

  “不知道林先生想拍摄什么种类的电影”郑证秋询问道。

  林子轩拿出一份稿子,递给了郑证秋,郑证秋看到封面上的字迹。

  津门大侠霍元甲。

  他神情为之一震,霍元甲的事迹他自然知道,这是上海著名的武术名家。

  他翻开稿子,第一页上写着万里长城永不倒。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小心看吧,哪个愿臣虏自认。因为畏缩与忍让,人家骄气日盛。开口叫吧,高声叫吧,这里是全国皆兵。历来强盗要侵入,最终必送命。”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岂让国土再遭践踏,个个负起使命。”

  看到此处,郑证秋猛然起身,只觉得心中一股血气上涌,将要喷薄而出。

  请收藏:https://m.big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