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四章 就从我们开始做起吧!_民国大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些军阀都参与盗墓,换取钱财。

  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军阀盗墓事件要算是孙殿应于1928年在河北遵化的疯狂盗墓行为。

  他选了两座陵墓,一座是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一座是慈禧太后的东陵。

  在林子轩的记忆中,有两处地方的文物流失让他印象深刻。

  一处是敦煌的莫高窟。一处是洛阳的龙门石窟。

  在后世,他看过余秋羽写的《文化苦旅》,其中第一篇叫做《道士塔》,讲的就是敦煌莫高窟的故事,里面的那位王道士让人痛恨不已。

  王道士原本是位普通的农民,逃荒到甘肃,做了道士,负责看守莫高窟。

  有一天,他偶然在莫高窟的一个隐秘洞穴内发现了大量的文物。

  他并不明白其中的价值,便拿了几卷经书送给县长。县长又送给了甘肃学台。

  这位学台是位金石学家,懂得洞窟的价值,便建议送到省城保管,但东西很多。运费不低,官僚们犹豫了。

  最终,这件事就不了了之。

  只有王道士一次次随手取一点出来的文物,在官场上被当作礼物送来送去。

  后来,这些经卷被外国人发现了,他们如获至宝。

  大批欧洲的学者、考古学家、冒险家们不辞辛苦的赶到甘肃。赶到莫高窟,只为了能获取洞窟中的那些经卷。

  他们最后面对的就是那位看守着莫高窟的王道士。

  一场完全不对等的交易在莫高窟前开始了,王道士的开价并不高,甚至低的可怜。

  1905年,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用随身带着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卷。

  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迭子银元换取了24大箱经卷、5箱织绢和绘画。

  1908年,法国人怕希和用少量银元换去了10大车、6000多卷写本和画卷。

  1911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用难以想象的低价换取了300多卷写本和两尊唐塑。

  这位王道士并不知道从他手中交易出去的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

  在洛阳,同样的事情发生在龙门石窟。

  1931年,美国人普爱伦去洛阳参观,游览了龙门石窟,他对这些石雕感兴趣,将其中的《帝后礼佛图》拍摄下来。

  《帝后礼佛图》雕刻的是北魏孝文帝和文照皇太后礼佛的情景。

  普爱伦返回北平后,同北平的古董商岳斌商议,签订合同,以5年为期,4万元为代价,将《帝后礼佛图》运往美国。

  岳斌趁当时时局动荡,买通洛阳当地驻军,将《帝后礼佛图》凿成碎块,运回北平。

  他请人将碎石块粘对修配,最后拼凑成《皇帝礼佛图》和《皇太后礼佛图》两块浮雕,卖给了美国人。

  可以说是罪大恶极。

  人民的愚昧,当权者的不作为,西方文物贩子的贪婪,是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主要原因。

  正如《道士塔》中出现最多的一句话:我好恨!

  恨没有早生一个世纪,恨没有挡在莫高窟前,恨没有拦住那些驶往西方的货轮……

  林子轩穿越到了这个时代,有了一点力量,他觉得应该做些事情,让后世的中国人不再那么的痛心,尽可能的把文物留在中国。

  丁闻江和林子轩说这番话没有其他用意,他和林子轩的观念相同,教育背景相同。

  两人都是从英美留学归来,都支持传统文化,反对苏联,都愿意为这个国家做点事情。

  林子轩知道这件事太大,不是他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耗费的时间太长,要一直和西方的文物贩子作斗争。

  所以,他需要寻找一群志同道合者,成立一个庞大的民间机构,持续的运转下去。

  “就从我们开始做起吧!”在龙华镇的桃花丛中,林子轩坚定的对丁闻江说道。(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ig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