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八章 首先把故事讲明白_民国大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已,林子轩在大半年前就告诉他乔峰的悲剧结局,那时候可没有说要打仗,这明显是林子轩的托词。

  但对读者非常有效,其实读者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有一个貌似合理的解释就行了。

  上海的读者对林子轩非常支持,完全可以称之为铁粉。

  因为林子轩用多部武侠小说成功树立了他通俗小说大师的名号,创立了品牌,获得了读者的认可,读者认为林子轩写的小说就是好看的小说。

  他们期待林子轩的下一部小说。

  《快活林》对这部林子轩的新小说进行了宣传。叫做《京华烟云》。

  这让上海的读者有点诧异,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个发生在北方的故事,他们怀疑作为上海人的林子轩能写好这类小说么?

  但想想林子轩以往的小说,故事也不都是发生在南方。

  作为一位作家。写作不能受到地域的局限,应该天南海北,无所不包。

  林子轩根本没打算把《京华烟云》改成发生在上海的故事,改编太浪费时间,还会有损故事的整体风格。

  这部小说也只有放在北平那种历史古都中才更有味道。

  他记得后世的电视剧主题曲就透着一股历史的沧桑感。

  “多少的离乱承合,多少的恩怨不平。历史的一页尚未写尽,砚上的笔早已凝干。”

  “最辉煌时总是最沧桑,最明亮时总是最迷惘,最美丽时总是最淡泊,最繁华时总是最悲凉。重重烟树浩浩云山,十丈红晨落成了清台的记忆。星尘下涛声里,往事霸图如梦。”

  如果把故事放在十里洋场的上海,会多了一份浮躁和时尚,没有北平那种政治和文化的氛围,也就不能给人时光流逝的沧桑感。

  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和寻常的鸳鸯蝴蝶派小说类似,都是讲述大家族的恩怨和这个大时代中青年男女对于人生的不同选择。

  但林羽堂加入了大时代的背景,就让整个故事气势恢宏起来,格局变大了。

  他还融进了道家的思想,让故事有了深度。

  如此一来,《京华烟云》就有别于一般的此类小说,这就是经典小说和三流小说的区别。

  看起来大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效果却天差地别,这就是大师的实力。

  林羽堂写《京华烟云》时用的是英文,他是写给西方读者看的。

  在英文版中,他详细写了从世纪初开始的中国政治文化背景,复杂的事情简化,简化后还要仔细解释,把整件事揉碎了讲给西方读者听。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大家都知道的社会情况,一挑即明的风俗人情,他不厌其烦的提起。

  在中国读者看来,这么罗嗦有什么好看的,但这就是林羽堂的高明之处,他完全明白应当如何对待西方读者。

  林羽堂的小说能在西方受到欢迎,就是因为这一点,他把故事向西方人讲明白了。

  这是很多翻译中国小说的翻译家走入的误区。

  翻译的首要任务是把故事讲明白,让西方人听懂,而不是讲究文采。

  不能为了追求简练,把一些中国人熟知的事情一笔带过,中国人熟知,西方人不知道,他们怎么能够看懂呢。

  你连故事都讲不明白,还炫耀什么文采。

  林羽堂从来不用中文写小说,也极少用英文写幽默小品。

  他很清楚这两种语言面对的读者群不同,他用中文写小品文简约优美,他用英文写小说繁琐绵长,不是改变了文风,而是面对的读者不同。

  从这方面来说,他的确是语言大师。(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ig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