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章 儿童文学的发展方向_民国大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己的孩子,也献给全中国的孩子。

  《童话大王》以低廉的价格和精彩的故事获得了成功,不少成年人也感兴趣。

  这主要是因为林子轩的名气,他们想看看享誉世界的大作家写的童话故事是什么模样。但看过之后大为失望。

  他们觉得故事太过幼稚,没什么意义,孩子看了之后也收获不了什么。

  这些人把书籍当成教育的工具,一定要有深刻的内涵,传授为人处事的道理,童话故事也要有教育意义才行,否则就不是好童话。

  而且,林子轩通篇用的是大白话,一点文采都没有,完全不符合他大文学家的身份。

  一些文人批评林子轩是糊弄孩子。办儿童杂志骗钱。

  林子轩对此做出了反击,写了一篇《儿童文学的道路》,阐述了他的观点。

  提醒那些人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待儿童文学,要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要用孩子理解的语言来讲故事。

  一个童话故事好不好,不是由成年人来判定的,要看孩子喜不喜欢。

  林子轩的观点受到了不少人的驳斥,那些人的观点听起来也很有道理。

  他们认为孩子还不懂事,需要大人进行引导,儿童文学起到的就是启蒙和引导的作用。要教会孩子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才是儿童文学存在的意义。

  这种重大的人生课题怎么能让孩子来判定呢?孩子们懂什么?

  林子轩对此颇为无语,这是封建家长制的典型表现。

  在家长制的统治下,一家之主可以为家庭成员做出任何决定,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能服从,不能反抗。

  放到这里就是大人让孩子接受什么就要接受什么,孩子没有选择的权利。

  大人还说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

  林子轩并不反对对儿童进行启蒙和引导,但要站在儿童的角度来引导,不能武断。

  他明白想要改变这种传统观念比较困难,那就用事实说话吧,看看孩子们是喜欢说教的童话故事,还是喜欢有趣的童话故事。

  这需要时间来进行检验,他并不着急。

  一周一期的《童话大王》持续发行,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总有证明自己的那一天,事实会说明儿童文学到底该如何发展。

  五月底,向警宇前来找林子轩。

  她准备在六月份举行丝厂女工大罢工,为女工争取权益,改善女工生活。

  为此,她联络了上海十四家丝厂,上万名丝厂女工。

  五月初,她在湖南老家刚刚生完孩子,孩子还没有满月就交给了祖母抚养。

  向警宇想让林子轩在女性杂志上刊登几篇宣传文章,壮大这次罢工的声势,给工厂主施加压力,如果林子轩能写文章支持那就更好了。

  林子轩看了向警宇拿来的几篇文章,都是呼吁社会各界支持的宣传,以及一些谈判条件。

  包括女工们提出了增加工资、工作时间10小时、释放被捕工人、承认工会等16项条件。

  这是正当的要求,没什么问题,林子轩答应下来,他也会在罢工的时候写文章声援一下,却不会亲自去参加罢工。

  向警宇回到上海大学,来到一间办公室,里面坐着几个人,正在开会。

  “怎么?那位在写童话故事的文学家先生愿意看看这个悲惨世界么?”一位带着浓重湖南口音的中年男人轻笑道。(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ig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