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七章 创造社的困境_民国大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生计,郁达浮则到北京大学教授会计学。郭沫偌坚持到了1924年4月,也黯然回到了日本。

  创造社的前期活动就这样结束了。

  从这件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转行不容易,年轻人一定要以此为戒。

  郭沫偌学的是医学,又毕业于日本名牌大学,如果是在上海行医的话,绝不会落魄到如此地步,连老婆孩子都养不起。

  郁达浮学的是经济学,上海是金融中心,随便找份银行的差事也能谋生。

  成仿伍学的是法语专业,在法租界的洋行绝对能找到高薪的工作。

  可他们就死抱住文学不放了,完全没有想过用其他方式赚钱,这就是文学青年啊!

  当然,也有可能是他们原本的专业学的不好。

  平禁亚看重的是创造社的郁达浮。

  郁达浮在1921年出版了白话文小说集《沉沦》,在中国文坛造成了极大的轰动,而且他的日语特别好,文字风格深受日本文学的影响,带着点颓废和感伤。

  他的小说中有一种诗意的美,这或许和他诗人的身份有关系。

  郁达浮于1896年出生在浙江富阳市满州弄的知识分子家庭。

  1913年随同兄长一起留学日本,1914年考入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医科部,1916年改读法学部政治学科。

  1917年11月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学习。

  他在日本生活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对于日本社会的风俗习惯知之甚详,也了解日本文学,是最佳的翻译人选。

  平禁亚把这件事告诉了林子轩,林子轩认可了这个选择。

  他虽然和创造社有点小矛盾,但早就过去了,他不是个记仇的人,而且郁达浮的文笔出色,在精神层面上和《雪国》有相通之处。

  《雪国》这样的小说也只有同等级的小说家翻译才有质量上的保障。

  于是,处在困顿中的创造社接到了一笔大生意。

  有人用高价请郁达浮翻译一部中篇小说,小说的背景是在日本,却是用中文写成的。

  郁达浮看罢小说,沉思不语。

  他觉得这本小说深得日本传统文学的精髓,把日本文学中的悲剧色彩表现的淋漓尽致,字里行间透着婉约和优美。

  可以说,即便在日本也没有几位作家能写出如此精彩的小说来。

  这篇小说中还借鉴了一些西方文学的写作方式,把西方文学和日本传统文学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这到底是哪位大师的手笔?

  创造社的三人都熟悉日本文学,纷纷猜测这位村上春术是何许人也。

  如果他是日本人,为什么要用中文写作?如果他是中国人,为什么那么懂得日本文化?如果他懂得日本文化,为什么不用日文写作?

  讨论了半天,他们也不得要领。

  给他们这份工作的人是一位中间人,整个过程透着神秘,弄的郁达浮有点担心,怀疑这是不是一个阴谋。

  然而,面对如此丰厚的酬劳,他无法拒绝,便翻译起来

  五月底,郁达浮翻译完了小说,平禁亚把小说印刷出来,交给林子轩。

  那三位被林子轩骗进来的美院学生也完成了漫画的第一个故事,他们现在才明白林子轩为什么找他们做这份工作了。

  因为画这种漫画的确不需要太高深的绘画功底,有时候更像是练习的涂鸦之作。

  他们很担心这种叫做漫画的东西能不能被人接受,会不会被人直接丢进垃圾桶里。

  三位美院的学生觉得他们的前途一片黑暗。

  请收藏:https://m.big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