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6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_大明地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施,相当于后世的水库了。中国古人建设陂塘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到明代时,中国南方的陂塘建设十分兴旺,以福建建宁府为例,蒲城县有陂塘500余处,建安县有252处,松溪县有140处,其余各县也各有数十处。

  不过,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古代的陂塘蓄水量和灌溉能力都十分有限,一般能够灌溉20余顷耕地的陂塘就算是比较大的规模了。像这种规模的蓄水设施,在后世连小型水库都够不上,也就是相当于小型山塘的级别了。

  听苏昊说起陂塘,方孟缙道:“陂塘我也知道,在长乐、长安两乡,也建有十几处的陂塘,不过,这些陂塘也就是能够在雨季蓄一些水,用于旱季灌溉。一个陂塘少则灌溉几顷,多则二三十顷,对于全县的农田而言,实在是杯水车薪啊。”

  苏昊道:“我说的水库,其实只是类似于陂塘。它与陂塘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蓄水量的不同。一个大型水库,蓄水量当在百万立方丈以上。雨季时,它可以锁住洪水,使之不能下泄为害。而到旱季时,它又可放水灌溉下游农田。拥有这样的水库,我县百姓将可做到旱涝保收,再不必靠天吃饭了。”

  “蓄水百万立方丈!果真能够造出如此浩大的陂塘?”韩文忍不住从凳子上站起来了,他两手撑在公案上,身体向前倾去,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苏昊,似乎想看看他是不是在开玩笑。

  明代容积单位中的1立方丈,相当于后世的30立方米。苏昊说一个水库蓄水百万立方丈,相当于几千万立方米,这在后世也就算是一个中型水库的样子。韩文身为知县,对于水文多少有些知识,他能够想象得出,如果在县域内主要的几条河流——丰水河、富水河、秀水河、槎河、白土河、株水河——的上游能够建成一个蓄水百万立方丈的水库,那么对于整个县城的防洪将带来多大的益处。

  丰城县境内河流、湖泊众多,全县拥有的大小河流多达23条,构成了稠密的水网。在正常年景,这样的水网对于发展农业生产自然是有极大好处的,但遇到洪水时,水患、水灾也是极其严重。正如万历《新修南昌府志》描述的:

  “府属之丰城,古称泽国,居吉、赣下游,当五郡之水,冲势若建瓴,每遇洪涨,害先被之,汇为巨浸,县兀然居中。”

  韩文在任几年,一直致力于堤坝的修缮,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规避水患。但正如苏昊所说,这种方式过于被动了,只是等到洪水来临的时候,保住堤防而已。如果能够像苏昊设想的那样,直接在上游修水库拦住洪水,那么下游的安全就更有保障了。

  “改之,这种蓄水百万立方丈的水库,你果真能够修得起来?”韩文郑重其事地问道。

  请收藏:https://m.big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