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6 和谐草原_大明地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采出来,经过冶炼之后销往各处,换成了沉甸甸的银两。这些银两又按比例分配到了朝廷官员、鞑靼贵族、商人、宁夏卫官兵以及其他各个利益主体的手里。

  所有的人都对这种合作表示满意,只有极少数长着榆木脑袋的腐儒乃在絮絮叨叨地大谈有违圣贤之道之类的旧话,但这种废话已经没有人愿意倾听了。

  在矿区陆续投产的同时,以马玉为首的一干工部技术官员也来到了宁夏。他们的任务是要在宁夏兴修水利,包括在水流平缓的黄河干流上修建拦水坝,用以蓄水灌溉。看着一条条沟渠被开挖出来,大片的荒地变成了良田,苏昊相信,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因连年旱灾而导致的高迎祥、李自成起义,应当不会再重演了。

  根据与卜失兔、著力兔商议的方案,明廷还从中原地区动员了一大批无地农民前往河套地区开荒屯田。许多地主、商人也闻风而动,带着大量的资金过来,为垦荒的农民提供农具、种子、肥料等供应,然后再与农民分配屯田产生的各种收益。

  对于汉人大量进入草原一事,鞑靼牧民最初是抱有抵触心理的,担心这些汉人侵占了他们的生存空间。但很快,鞑靼牧民就发现汉人需要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农耕民族只需要十几亩土地就能够养活一家人,不像游牧民族需要有数以万亩计的草场才能够满足放牧的需要。诺大一片草原,增加几十个汉人的定居点,根本就不会影响到鞑靼牧民的生活,他们也就不再心存怨言了。

  在汉人进入草原屯田之后,鞑靼牧民能够用很低廉的价格购买到粮食和新鲜蔬菜,还可以用不值钱的牛羊肉换取各种生活用品,这无疑使牧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随着各种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双方的民族成见都越来越淡漠,汉蒙之间通婚的现象也开始大量出现了。

  在这个进程中,两个民族之间的各种冲突自然也是无法避免的。卜失兔和萧如熏各自派出一些官员,在草原上建立起了若干处联合办事机构,负责处理涉及到汉蒙双方的纠纷。由于双方都希望合作能够长期稳定地保持下去,因为在处理纠纷的时候都能够保证公正,这就使各种冲突不致于演化为民族间的对立。

  卜失兔在得到熊民范赠送的燧发枪之后,对于这种神奇的火器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他责成麾下的铁匠仿造此物,但由于缺乏制作各种机窍所需要的优质钢材,这种仿造最终未能成功。卜失兔转而向苏昊提出采购燧发枪、火炮等先进火器的要求,对此,苏昊以委婉而坚决的态度给予了拒绝。在这个问题上,苏昊的头脑是非常冷静的,他明白,合作归合作,先进武器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更为稳妥。

  大明的西北边境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和谐场面,向来以生活艰苦而著称的宁夏卫,如今已成为富庶、繁荣的塞上江南。

  在一片依依不舍的送别声中,苏昊率领勘舆营官兵告别宁夏城,踏上了返回京师的旅程。

  (第三部完)

  大明地师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ig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