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7 矿监_大明地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曾听说此人。不过适才在工房听戴书吏说了一句,说此人名叫常芜,还有人送了他一个外号,叫……”

  苏昊说到这,没有再说下去了。他不知道当着众位官员的面,说一位太监的外号,是不是合适。县丞王奇替他说了出来:“他的外号叫无常。就是专门管索命的那个。”

  “学生听说的,也是如此。不过为什么他的外号叫无常,学生就不知道了。”苏昊答道。

  主薄王凤韶道:“朝廷派到江西来的太监,有正副二人。正使是李兴李公公。倒是一个心慈面善之人。副使就是这位常公公,是个笑面虎。他经常直接前往各府县去敦促开矿收税,所到之处,必是生灵涂炭啊。”

  “这是何故呢?”苏昊惊道,生灵涂炭这个词,可不是随便乱说的,开个矿,怎么至于弄到生灵涂炭的地步?

  方孟缙见苏昊的确不明白,便一五一十地向他介绍起来。

  皇帝向各地派遣矿监的制度,始于隆庆年间。当时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国库日益空虚,皇帝迫切需要增加财政收入,来维持各项开支。由皇帝派往各地的太监,最早的职责是监督工商税和矿税的征收,以避免地方官吏营私舞弊。由于这些太监都是带着增加收入的任务下去的,所以在无法找出地方官的毛病的情况下,他们就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来从地方榨出更多的财富。

  在大明的财政体系中,田赋和工商税是比较固定的,太监们很难有所作为。但矿税是一种额外的收入,只要能够找到更多的矿藏加以开采,那么就可以收取丰厚的税金,来完成皇帝交与的任务。

  就这样,由皇帝派出的监督太监,逐渐蜕变成了专业的矿监。他们的任务就是逼迫地方官员找矿开矿,然后收取矿税。一开始,矿监们做事还靠点谱,基本上是按矿收税,找不着矿就不收。到后来,矿监们越来越嚣张了,变成只管收钱,不管开矿。他们每到一处,便向地方官下达收取矿税的指标,至于当地有没有矿,能不能收上税来,他们是不管的。

  朝廷派到江西来的两个矿监中,正使李龙是个比较讲原则的人,不太胡作非为。但副使常芜则不同,他经常巧立名目地下到各个府县去,敦促地方官开矿交税。如果你不把税交上来,那么他就没完没了地骚扰你,甚至带上锦衣卫,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拘捕地方官员。

  地方官员由于惧怕常芜的淫威,就不得不想方设法去筹钱来交税,这些税金,最终自然是只能分摊到地方上的商户和农家头上的。为了避免激起民怨,地方官往往还得从官衙本身的开支里挪出一部分钱来充作所谓的矿税,这就使得官衙里的吏役们的收入都要受到影响了。

  苏昊刚才在工房看到吏役们一个个都垂头丧气,便是因为

  请收藏:https://m.big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