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18章 袁绍的政治智慧(4000)_曹操喊我去盗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板便又以献帝的名义封自己为大将军,而任袁绍为太尉,改封邺侯。

  太尉虽然也是三公之一的重臣,但地位却在曹老板的大将军之下,袁绍知道曹老板这是在故意恶心他,遥想曹老板各方各面都比不上他,如今却在他头上吆五喝六,袁绍倍感屈辱的同时立刻上表不受封赏。

  就这样。

  袁绍最终错失了这个最重要的政治筹码,也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之前看到这段历史时,吴良只觉得袁绍缺乏政治智慧与头脑,又刚愎自用听不进他人的意见,这样的人注定是不可能成大事的……相信很多人也是相同的看法,甚至对袁绍有些鄙夷。

  但如今看到羽檄中的内容,吴良却觉得此事恐怕并没有那么简单。

  袁绍虽然没有听取沮授的意见迎接献帝,挟天子以令不臣,但一定想到了迎接献帝究竟有着怎样重要的意义。

  否则。

  袁绍又怎会发出羽檄命令张梁前去安邑暗杀汉献帝刘协?

  他虽不愿迎接献帝,但也同样不愿献帝落入他人之手,因此才会有这样的举动。

  那么如果暗杀成功的话,事态又会如何发展下去呢?

  吴良仔细分析着。

  那时的献帝年纪尚小,因此还没有留下子嗣,而其他的刘氏成员也没有人能够名正言顺的继承天子之位,届时天下便群龙无首,难免陷入更大的乱局之中。

  这种情况之下,所有的割据势力都将开始开始内耗。

  而袁绍作为此时势力最为庞大,甚至对任何一个割据势力都有碾压优势的人,既可以作壁上观坐收渔翁之利,亦可以主动出击逐个消灭吞并那些势力进一步壮大自己,同时在将这些实力收拾掉之后,亦可以“汉室已无天子”为由名正言顺的登基称帝,而不必受天下人谴责咒骂,岂不美哉?

  再者说来,作为关东盟军的“盟主”,袁绍亲眼见证了前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董卓的下场。

  彼时董卓被天下人唾骂,又被天下人征讨。

  有这样一个前车之鉴在,袁绍不可能没有任何触动。

  何况作为当初带头讨伐董卓的关东盟军的“盟主”,却做出似董卓一般的事情,这未免有些打脸了,身为“四世三公”后裔的袁绍难免有些包袱,害怕因为此举败光了汝南袁氏的人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反之,再看看曹老板那头。

  曹老板一生没有称帝,难道是他没有野心不想称帝么?

  并不是!

  正是因为他采用了“挟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哪怕后来打败了袁绍扫平了中原,曹老板亦是换来了不臣的骂名,非但险些因“衣带诏”事件落得董卓一样的下场,就算是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亦是受到了诸多士族的反对,甚至就连陪他一路走来的荀彧都站到了他的对立面。

  这种情况下,曹老板倒是想称帝。

  他敢

  请收藏:https://m.big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