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78章 齐哀公与“烹刑”(第一更)_曹操喊我去盗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了这么一位厉害的县令,雍丘恐怕也要有所不同了吧?”

  “谁知道呢,反正与咱们也没什么关系,咱们只管服侍好公子便是了,其他的事轮不着咱们议论。”

  “……”

  ……

  与此同时,府衙之内。

  “老先生辛苦了,这《齐史》果然是好东西啊!”

  看过于吉整理出来的两卷《齐史》,吴良赞不绝口的道。

  这部《齐史》自西周时期周武王首封吕尚(姜子牙)于营丘立国开始,记录了齐国出现之后的历史。

  前面的内容虽比后世发现的古籍详尽许多。

  比如姜子牙来到营丘之后如何杀鸡儆猴平定当地夷国之乱,又如何简化礼节修订政策收拢民心,如何获得征伐之权,成为令齐国成为真正的大国,如何再到齐丁公、齐乙公、齐癸公……等等,桩桩件件都记录的相对比较清楚。

  但其中的一些大事记与后世历史记载其实并无太大差异,并没有太多需要关注的地方。

  如此一直到了第五任齐国国主齐哀公,才终于出现了与吴良所知历史截然不同的记载。

  在吴良所知的历史记载中,这个齐哀公也只出现了只言片语,而且是源于后世《史记·齐太公世家》中的记载:“癸公卒,子哀公不辰立。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

  说的是齐哀公是齐癸公的子嗣,叫做“吕不辰”。

  齐哀公继位之后,纪国国君不断向周王进谗言,周夷王听信谗言将齐哀公烹杀,而后将他的弟弟吕静立为齐胡公。

  当初看到这段《史记》中有关齐哀公的记载时,吴良心中就有许多疑惑之处。

  《史记》将吕不辰称为“齐哀公”,其实是没有问题的。

  毕竟《史记》是西汉年间才成的后世史书,但真正的历史上吕不辰的名号断然不可能是“齐哀公”。

  根据历史帝号王号的规律来判断,“哀”最多只能是死后周王强行给他安上的谥号。

  毕竟不管是谁在起名字的时候,也不可能在自己的名字里面用上“哀”这么丧的字眼。

  何况在他前面的几位齐王都已经为他打好了样子,齐丁公、齐乙公、齐癸公……用的都是从十天干中的挑选出来的字,到了他这里忽然就来了个“哀”字。

  这未免也太突兀了,就好像“鼠、牛、虎、兔”依次排列的时候,后面忽然有人接了个“恐龙”一样,这人脑袋绝对有问题。

  除此之外,“烹杀”齐哀公?

  “烹刑”是一种极为残酷的刑罚,受刑者将会被去除衣物,投入近如人高的大锅,并将锅下的柴薪点燃提升水温进行烹煮,刑罚的结束受刑者已经被煮的骨肉分离了。

  甚至当年周武王讨伐纣王帝辛的时候,还将这种刑罚当做了纣王暴政的证据之一。

  结果才立国一百多年,周夷王姬燮便敢像纣王帝辛一样因为听信他人谗言,对建立周朝时最大的功臣姜子牙后人、并且还是一国之君动用“烹刑”?

  何况周夷王在位时,周王室已经处于衰落阶段,有些诸侯已经不来朝贡,而且互相攻伐。

  而那时齐国则已经成了众诸侯国中的大国,面对如此离心离德的君主,齐国竟会没有任何反应,就这么默默的承受了一切?

  这些疑问,于吉整理出来的《齐史》中,终于给出了一些解释……

  感谢【黄瓜蛋花汤】老板的1500币打赏支持。

  请收藏:https://m.big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