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84章 晚餐上的交流_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冯正明在沪城第一顿晚宴上,着重品尝了现场每道菜的口味。

  通过对每道菜的仔细品尝,冯正明很快发现过去的一些误区。

  可能在过去,如果是一提到沪城的本帮菜,所有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一个字“甜”。

  想到的是四个字一定是“浓油赤酱”。

  可是当冯正明真的吃了现场沪城的本帮菜。

  他发现这就像是大家对鲁菜那种“黑乎乎、粘糊糊”的刻板印象一样。

  是很多管中窥豹人给贴上的一个标签。

  现场这些本帮菜,实际上融合了很多其他菜系的技法。

  口味上也是更加的复合,是融合了不同地区口味后呈现出的一种口味。

  要说“甜”,确实相比较其他菜系的菜本帮菜是偏甜一些。

  但也不是很多人贴上的那种很甜的标签。

  实际上,本帮菜的甜口下,也包含了更多味道。

  拿现场给冯正明他们上的本帮红烧肉来说。

  可能如果不了解的人,会认为本帮红烧肉那就是用糖浆煮出来的五花肉。

  实际,本帮红烧肉无论是从造型,还是味道上来说,可能会更像是苏菜里的樱桃肉。

  冯正明在因为电视直播选拔赛出名后,收到了不少外地美食爱好者的信。

  其中有不少是外地美食爱好者收集的一些菜谱和菜品传说。

  他也是从那些老菜谱孤本上,学习到不少其他地区菜的特色。

  就像是苏菜中这道樱桃肉,据传是乾隆年间一位名叫“张东官”的苏州厨子所创。

  当初张东官本是苏州陈姓富商的家厨。

  在乾隆下江南时,专门做菜给乾隆享用。

  乾隆品尝后很喜欢张东官的手艺,便把他调去了京城当了御厨。

  而张东官更是发明了“苏造汤”。

  用“苏造汤”创造了苏造肉等独特的菜品。

  樱桃肉的烹饪是要把整块的五花肉打上花刀,然后是在砂锅里不用一滴水,用上好的花雕酒,加上葱姜冰糖以及红曲米炖煮出来。

  出锅的肉质酥烂,被红曲米染色后如同一枚枚小樱桃般。

  所以也就被称为“樱桃肉”。

  沪城的本帮菜里的红烧肉。

  烹饪的时候,也是要把五花肉切成规整的四方小块。

  在这一点上和樱桃肉打花刀非常相似。

  再加上烹饪的过程,虽然不加入红曲米调色,但依然是以花雕酒、酱油、葱姜和冰糖炖煮,整体上的做法也很类似樱桃肉。

  而且沪城本帮菜的红烧肉,是不会进行勾芡。

  完全是靠炖煮收汁,让汤汁自然收浓粘稠。

  这看似很简单,但实际上对厨师的火功和调味都有极高的考验。

  因为汤汁自然收浓的过程中,味道也必然会因为收浓被加重。

  所以调口的时候,厨师需要有一个阈值。

  不能在汤汁多的时候,给太足量的口。

  否则最后汤汁收浓后味道上就会过。

  可能这也是很多不了解本帮菜的人,

  请收藏:https://m.big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