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0章,东出砭石_大唐山海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周人西来,为了自抬身价,才说黄帝也是来自中西部,《山海经》说黄帝生于洛阳平逢山;《水经注》说黄帝生于天水上邽城东七十里的轩辕谷水,要我说都是附会之辞。”

  一太医署的张门医师哼了一声道:“那依阁下看,黄帝是哪里人呢?”

  新罗花郎道:“当然是齐地的寿丘,《帝王世纪》云‘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呐。”

  张门医师道:“《山海经》、《水经注》就是穿凿附会,《帝王世纪》就是信史?这却是什么道理?”

  花郎还待要争辩,新罗僧却拦住他道:“古书多有赴会之处,原也做不得准哒。”

  台下医师闻言立刻纷纷附和道:“不错,不错,这砭石从东方来也未必确有其事。”

  新罗僧不理众人言辞,续道:“书可以语焉不详,东西却不能呐。”

  众医师一愣,望着老僧,新罗僧问道:“《素问》说故砭石出东方,‘砭石’者石针也,诸位大贤可有谁在中原见过石制的针呐?”

  台下有医师道:“针灸之法,无外乎金针刺穴,或艾绒灸穴而已,我门师祖崔知悌著有《骨蒸病灸方》,详述针刺艾灸之法,却未提到有石针之说。”

  立刻有医师附和他道:“是啊,石头如何能做成细针,就算能磨成针,也是一触即折,又怎能作针灸之用?”

  先前那个新罗花郎再次取出一个黑色漆木匣子,走到新罗僧面前,双手奉上,老僧取过木匣,望空一举道:“诸位!《素问》所谓‘砭石’之针在此。”

  这新罗僧的内功修为亦不浅,一开口立刻压住了一片嘈杂的议论声,老僧将匣子交还给花郎,花郎捧着匣子再次跃下台来,众医师竟然都不自觉地后退了几步,让出一片空地来,新罗花郎微微一笑道:“哪位大贤上前一观?”

  众医师一时倒都不敢上前,公推先前说话的崔门医师上前观看,那人只得硬着头皮上前,打开石头匣子,花郎顺手一手高一手低,将匣子侧倾,让围观的众人能看清匣中所盛的物件。

  有了挑头的,人群又不自觉地围拢一些,独孤湘摇着江朔的手也要上去看,江朔只得让她跃上自己肩头,他自扛着湘儿站在人群后面张望,这样一来江朔自然见不到内里的情况,湘儿却越过人头看得甚明,只见那匣中铺着红色绫绡,其上一字排开,铺了九枚黑针,这些黑针由粗到细,短者不过一寸出头,长者竟有七寸,细者如粟粒如蚊喙,粗者广有二分,直如小剑,而外观都是一般乌黑,毫无光泽,看来确实不像是金银铸造之物。

  见没人动作,独孤湘在后面撺掇那崔门医师道:“老哥,快拿起来看看,是什么材料的?”

  那崔门医师伸出手来,竟有些颤抖,他颤颤巍巍地拿起最粗的一枚,说是最粗的,也如草

  请收藏:https://m.big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