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八章 抉择_系统之逐鹿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封地。

  东莱郡虽然不大而且地方偏,但也是正儿八经的封地。

  魏王曹操、梁侯萧嘉穗更是做了个表率,告诉各位投降不但免死,而且还会得到赏赐。

  虽然曹操的河西之地肯定会被姬衍收回,但洛阳方面也已经隐隐约约有令曹操坐镇西域以西的意图。

  而梁侯萧嘉穗获三县封地,日后可以凭此安享晚年了。

  反正对于姬衍而言,中原以外的地界都封给有功之臣,让他们去治理去。

  姬衍的目的只有一个,让臣子封国在外,自此收疆于华夏。

  华夏有一个明显的好处,那就是都想中央集权。

  举个例子,东汉末年。

  基本上就是第二次春秋战国了,但却没几个敢公然造反的。

  大多都是披着忠臣的皮,想要统一后称帝。

  如某个名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谋。

  姬衍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姬衍不敢保证自己的子孙后代是个什么玩意儿,他只能确保华夏土壤不丢。

  中原以外的地区交给有功之臣,几百年后若是天下大乱,有功之臣定然是自此为据点,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朝中原打去。

  这样一来,无论胜负如何最终继承中原的依旧是华夏大统。

  至于周围各族各国?

  不好意思,如果你们不融入华夏民族,那么就请你们消失。

  欧美可能太远自己到不了,但亚洲就不允许有反对的声音了。

  谁不服,灭谁,就是这么任性。

  孙权静静地坐在王位上,考虑万千:他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他的内心,更偏向于投降。

  连那个靠着三千楚军攻占吴国三郡的西楚霸王都败在了燕军之手。

  李世民、项羽、刘备看起来牢不可破的联盟被他轻松化解。

  孙权知道,自己不能抵抗下去了。

  为了百姓,为了人民,为了江东免受战乱之苦

  好吧,其实就是孙权不想干了,想去享受荣华富贵了。

  “肃静!”

  孙权低喝一声,场面上登时安静了下来。

  如今还没有崭露头角的陆逊微微抬头,望着这个大王,登时觉得有一些不妙。

  这个大王...似乎想要投降...阿不...是归顺燕国啊?

  到了最后,孙权也不忘试探一下:“诸卿以为,寡人该如何?”

  “臣以为,我等应归顺大燕,此后大王依旧为大王,江东也免受战乱之苦!”

  不等周瑜、甘宁等主战派有什么表示,孙权便已经开口点头道:“善。”

  孙权下令,无条件归顺燕国,从此视燕国马首是瞻。

  诸葛亮的八百里急奏传到了姬衍手里时,姬衍大喜:这特么终于投降了!

  “孙权弃暗投明,册封齐为江东王,迁至洛阳;张昭劝导有功,封纪丰侯;陆逊劝导有功,封信毅君...”

  姬衍的封上不要钱的往外送,但吴国投降一派只有两人封侯、一人封王。

  一是张昭、二是鲁肃。

  都封的是百户侯,无伤大雅。

  “改封诸葛亮为临淄侯,食九千户。”随后,诸葛亮也被加封了一波,瞬间让诸葛亮成为了最靠近万户侯的男人。

  吴国拿下后,燕军的敌人也就只剩下唐与蜀两国了。

  唐国有些棘手,那个李隆基起来了,自称大唐三代皇帝,与姬衍抗争。

  不过...都是渣渣,随手可破。

  “启禀陛下,营外有三人手持首级前来拜见陛下,称其手中首级为唐帝李世民之首......”

  请收藏:https://m.big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