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1章 袁曹匡城对峙_三国之银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百多公里的黄河南岸补给线,将会严重拖延他们进攻的脚步。

  曹操在陈都附近布置了约两万人马,东线布置了一万多,自己亲领五万大军北上,迎击袁绍。

  同时又令于禁领两万多人驻守河南尹一带,保护曹军的西线安全。

  这样双方部署就完成。

  袁绍主力部队约八万人,从邺城南下,继续自黎阳渡河,进入东郡直扑陈留。

  右翼袁谭约有两万人,还有林林散散几千骚扰部队。

  左翼韩遂马腾联军数万,加上并州的呼厨泉、郭援等部,加起来也有五万人以上。

  另外又遣外甥高干和建义中郎将陶升领两万多人,绕道河内郡,从北面进攻洛阳方向,接应韩遂马腾等联军,一同夹击兖州。

  不算外援的话,袁绍这次动用的总兵力约在十二万左右。算上外援的话,约有十七八万的样子。

  曹操这边形势就相对差一点,左翼大概是段煨七八千,加上于禁两万,对上关中联军五六万和高干陶升的两万。右翼是臧霸数千加上程昱和史涣八千人,对上袁谭两万多人。

  他自己的主力则是五万对袁绍八万,总体情况的话,比官渡之战稍微好一点,至少这次不用担心后方许都被沈晨袭击,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九月份,袁尚的主力开始在黎阳渡河。但这次曹操没办法再跟上次一样,先破袁尚。

  因为袁绍汲取官渡之战颜良文丑先锋渡河,结果被曹操迎头痛击惨败的教训。他让袁尚渡河的同时,自己也亲领大军,从河内郡的延津渡口过来。

  这样不管曹操进攻哪个方向,另外一个方向的袁军都会顺利渡过河来,然后两面夹击曹军主力,让曹操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

  所以曹操的选择是屯兵于胙城、燕县、瓦亭、韦乡沿线,在周边布置防御。主力则驻扎于濮水南岸的匡城。

  十月份,袁绍大军过黄河,蒋义渠领先锋八千人,进犯胙城,被守将徐晃击退。到十月中旬,袁尚来攻,徐晃不敌撤至酸枣封丘一带,袁尚入驻胙城。

  一个多月后,袁绍的主力悉数渡过黄河,曹军在燕县、瓦亭、韦乡一带的防线接连失守,开始退至蒲城、长垣一带,拱卫匡城前线。

  不过今年冬天老天爷还是很眷顾曹操,进入十一月上旬后,北方大雪纷飞,天气急转直下,导致袁军攻势逐渐放缓。

  双方于匡城一带对峙,小冰河时期的极端恶劣天气使得两边的进攻欲望都极低,陷入了一片平静之中。

  到了来年春天。

  建安十年二月,对峙了长达三个多月后,袁绍终于发起了试探性进攻。

  他派人绕道济阴,南下想轻骑直取陈都。

  但陈都的地形好处就在于周边河水太多,本身就处于阴沟水与睢水之间的夹角处,西面是浪汤渠,西北是鸿沟水,东北是汴水。

  后方留守的曹洪

  请收藏:https://m.big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