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83章 分配_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83章分配

  大致的方案已经制定了,诸葛亮和张溪就开始各忙各的。

  诸葛亮南下的任务是主持铜矿资源分配,而张溪则是庲降都督,主要任务是治理地方。

  两个人的任务其实不同,一开始凑在一起嘀咕是为了商量怎么办,现在有了方案,肯定得各忙各的。

  时间来到六月,南中的气候慢慢的变的炎热了起来,而即使如此炎热的南中地区,依然没有挡住荆州和益州世家们,派遣自己家中的家老,甚至是家主亲临味县,跟诸葛亮商谈南中矿区划分的问题。

  诸葛亮这段时间忙的,就跟后世的二道贩子似的,不仅经常跟这些世家代表们接触商谈,同时还打算借用了张溪的庲降都督府,开了一场所谓的“招商引资会议”。

  这又是张溪提议的。

  当然,就是同一个概念,名字可不敢叫什么“招商”,毕竟这年头,商贾可是贱业,高贵的世家可不会做这种事儿。

  南中的矿产分布,虽然这些世家们都有自己的渠道来获取信息,但有些大世家可能获得的信息更多一些,小世家能获取的信息更少一些。

  为了防止一些大世家利用信息差搞串联或者是挤兑小世家和荆州世家们,张溪建议诸葛亮,索性召开一个会议,把南中的矿产信息做一个总体的介绍,省的有些人因为信息资源不足而吃亏。

  诸葛亮觉得这主意不错,这段时间一直在忙着这个事儿。

  而张溪嘛,到了六月份了,南中补种的小麦要收割了,张溪这段时间一直在兴古郡呆着,视察农业收获效果。

  南中因为战乱的原因,一直到三月下旬才开始补种第一批小麦,时间上已经晚了,张溪也不确定,今年的南中小麦收成能有多少。

  其他地方倒是还好,各地方主官们会监督收获,但在兴古郡这个新成立的州郡,张溪实在放心不下。

  这地方可是迁移了十几万的夷人,这些夷人中有耕种经验的人绝对不超过十分之一。

  没有耕种经验也就算了,耕种节气还没有跟上,这要是因为夷人没种好导致缺粮,那今年南中的粮食缺口就更大了,也不利于以后安抚这些夷人,把他们绑在平原土地上。

  因此,这段时间张溪一直在兴古郡的祝融部呆着,负责监督地方秋收工作。

  张溪和诸葛亮两人,各有各的忙碌,而且这一忙起来,就是近两个月没有见面。

  等到八月,张溪忙完了兴古郡小麦收割和水稻耕种的事情后,回到味县,诸葛亮也初步完成了矿产分配的工作。

  按照张溪的建议,这次分配矿产资源,只对东川铜矿区进行了划分,刘备集团包括元从派在内,占据了铜矿区六成的份额,剩下的四成份额分给了荆州和益州的世家。

  张溪对此非常的惊讶.够可以的啊,诸葛亮居然谈下来六成份额

  请收藏:https://m.big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