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3章 秋收_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3章秋收

  建安十五年的江夏秋收,依然还是按照以往惯例在进行着。

  好在这两年老天爷也赏脸,风调雨顺,没有爆发什么不得了的天灾,整个荆州大地都是丰收,包括南郡也一样。

  而秋收过后,事情就分成了两步走。

  一部分人,以糜竺简雍为首,开始张罗筹备刘备的婚礼,另一部分人,以张溪诸葛亮为首,则继续盯着秋收过后的赋税征收工作。

  两边其实都忙的不可开交,张溪又有好几天,都是住在府衙内,跟诸葛亮核对各县送上来的征收文书,计算接下来一直到明年春耕前的钱粮用度。

  但不管怎么算,钱粮都不是很够用。

  原本刘备和诸葛亮的想法,是至少要扩军到五万士卒,在各郡囤积半年以上粮草,应付不时之需的。

  但如果这么囤积的话,哪怕这两年风调雨顺,百姓可能到了明年的春夏之交,就要面临青黄不接,万一地方官吏再处理不好,可能就要出现流民潮。

  在乱世里,仅靠自耕农的赋税,真的支撑不起一个军阀开疆拓土的野心的。

  更何况现在都已经战乱了二十多年了,人口锐减,一部分是因乱世而亡,但更多的则是被世家隐匿了丁口,要让这些人把隐匿的丁口吐出来,哪怕是曹操都没有太大的把握。

  刘备的底子还是太薄了,才刚刚占据半州之地不到两年,很多事情就算有办法,也不能立刻去做,只能缓缓来,慢慢来。

  但起码刘备有雄心,嘴上虽然说着“容后再议”,但一些钱粮的准备,却是从现在就开始做了的。

  如果后来有实力,也有时间去做这些事情了,却因为钱粮没准备够.那刘备才是真的要冤枉死。

  但刘备这么一说,大管家的脑子里又得多一件事儿。

  得亏这是诸葛亮,一般人还真的做不到把事情安排的这么周全。

  不过张溪还是劝说了一下诸葛亮,别什么事儿都自己扛,小心累到了。

  然后诸葛亮表示张溪说的很有道理,那么这个关于沼泽改造良田的事儿,就交给张溪来负责好了。

  当然,不要求马上去做,写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就好,也不是要张溪马上交,张溪有足够的时间去考虑,去完善,至少在明年春耕前,主公是不会考虑这个事情的。

  张溪当时就后悔了自己多这个嘴干什么。

  诸葛亮现在又不是面临“生死存亡之秋”,身边这么多帮手呢,这家伙才不会什么事情都一肩扛呢。

  张溪穿越五年了,认识诸葛亮也快四年了,现在相当清楚这位“丞相”的嘴脸。

  诸葛亮就不是一个喜欢抓着权利不放的人,甚至来说,他在给刘备分担压力的同时,也很注重让同僚们给他分担压力。

  张溪再回过头来仔细想想,历史上刘备人才济济的时候,诸葛亮的存在感是不高,感觉也

  请收藏:https://m.big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