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四章节 旁遮普(四_功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险,因此复兴印度教可以增强民众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这些主张显然迎合了印度的社会思潮,为人民党在政治上崛起奠定了基础。

  只是谁也没有意识到,这种文化、政治、经济上的所谓“大印度情结”却是引来了别的教徒的反感。尤其是曾经一心想要独立建国的锡克教徒们。可是印度教徒们并不在意,他们从不在意别人怎么去想。譬如莫汉少校。

  面对那些锡克教徒士兵的发难,莫汉少校根本就是满不在乎,他手下的那些印度教徒士兵们直接就把手中的枪对准了那些愤愤不平的锡克教徒们。早就习惯了“大印度”情结的那些印度教徒士兵们又怎么会在意大胡须、包头的锡克人呢。

  “你们想干什么?”看着怒目圆瞪的锡克教士兵们,莫汉少校拔出了手枪,身后的那些印度教士兵们更是把枪栓拉得哗啦啦的作响。几辆T-72M主战坦克的炮塔舱门也打开了,操控重机枪的坦克手们将毫米机枪对准了那些锡克人。一场冲突几乎是一触即发。但是莫汉少校很是不以为然,他认为这些肮脏的锡克教士兵就应该服从,这是在印度,印度教的印度,而且自己又是指挥官。

  “这不是打仗,这是在让我们送死。”锡克教士兵们往前拥挤着,他们并不畏惧死亡。面对莫汉少校如此这样狰狞的表情,他们并不感到害怕,也许他们是认为那些印度教徒们并没有胆子开枪。

  然而他们很显然估计错了。因为他们自己本身就低估了印度教徒们的疯狂以及印度国内宗教冲突的血腥。本身印度就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的国家。人口在千万以上的民族有十个以上,独立后宪法上承认的语言便有十五种,国内宗教有印度教、*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等,居民中有80%以上的人都信奉宗教。虽然在印度独立前,印度教和*教的矛盾尤为激烈,但是后来,随着印巴分治,*和印度教之间的冲突多少缓和了多少。

  然而这些锡克教士兵们忘记了的是,当初印巴分治前和分治后的血腥是什么样的。在印度独立前,*要求在*人口占80%的西北印度建立巴基斯坦国,但是,这个主张遭到圣雄甘地和国大党领袖尼赫鲁的反对,他们坚持“一党制的民族主义政策”。于是在1946年8月16日,*联盟主席穆罕默德-阿里-真纳宣布:这一天是*建立巴基斯坦国的“直接行动日”。

  *教徒们发出了这样的誓言:“要么我们挑起分治,要么我们使其毁坏殆尽。”于是,一场大规模的宗教仇杀在*教徒和印度教徒中展开。在加尔各答,三天之中便有五千人丧生,两万人受伤,十万人逃离家园。动乱和暴力迅速在印度各地蔓延,达卡、东孟加拉、比哈尔、孟

  请收藏:https://m.big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