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章节 以战之名(五)_功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问题。但G2这个概念最初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雷德·伯格斯滕提出来的时候,并没有提出政治上的概念。而他也只不过是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闭幕后召开媒体电话会议,宣传他的“G2”构想。他认为,中国已经是个名副其实的经济超级大国。美国应当成全中国,使其成为国际经济秩序的合法建筑师和管理者,使中国与其作为全球经济超级权力的新角色相匹配。

  但随着哈佛大学经济史教授尼尔-弗格森于2007年3月5日在《洛杉矶时报》上以“买下中美国”为题的撰文中首次提出“中美国”的概念后,一切都变了。中美“两国集团论”即所谓政治意义上的“G2”。在时任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弗雷德-伯格斯滕在2008年夏季出版的《外交》杂志上发表的“平等的伙伴关系”一文中首先提出后,尼尔-弗格森的概念阐述则是被引申为中美应合二为一相互满足,弗格森还“创造性”地把China与America合成一个新词“Chimerica”(中美国),并宣称“中美国”这个概念是指最大消费国美国和最大储蓄国中国构成的利益共同体:美国和中国不是两个国家,而是同属于一个叫“中美国”的国家,它们之间是一种共生关系,一个储蓄一个消费,一个出口一个进口,一个提供产品一个提供服务,一个储备外汇一个印制美元。这个概念甚至被战略家基辛格提出为“美中两国应建立一种‘命运共同体’,将两国关系提升到类似二战后大西洋*的高度”。而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奥巴马总统的政策顾问布热津斯基对此的积极附和,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G2概念真正形成,是在大陆战争之后,中国人用自己的拳头告诉华盛顿,“其实我有资格和你平起平坐”

  既然形成了“G2”,那么这个“中美国”自然是在“既然彼此不能够战胜对方,为何不携手夺走别人的食物”的宗旨下,开始*裸的划分这个世界。有意思的是,至少在目前,华府和北京至少给了莫斯科一些面子,他们在戴维营会议之后,以默许的方式承认了俄国人在东欧的扩张。无论是第二次侵入格鲁吉亚,还是乌克兰战争,其实都是中美这种默许后的结果。

  但这种默许其实也是“G2”彼此之间合作之间的分歧,或者说是彼此在合作的同时,又具有的对抗。其实默认莫斯科在东欧的扩张,除了是牵制欧洲之外,也是中美两国更想给对方制造一个麻烦。

  北京很清楚的知道一个将东欧划入到自己势力范围之后的俄罗斯对于华盛顿来说,将会意味着什么。而对于华府来说,一个强壮的俄罗斯更能够牵制北京。而对于北京和华盛顿来说,

  请收藏:https://m.big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