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三十七章节 以战之名(二)_功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喀喇昆仑山脉的那些山谷、雪地、冰川间埋葬了多少调查分析局的优秀情报特工,在那片白皑皑之间,多少情报人员血染边境线,可是无论这条边境线上埋葬了多少优秀的情报人员,印度情报部门都没有放弃过在这里翻越边境的尝试。

  此时,五百名伞降的“印藏特种边境部队”的士兵们正在艰难而行着,他们前行得很是艰难,如果不是夏尔巴人向导带路,他们在伞降完成之后,是决定翻越不了山谷的。虽然在印度人眼里,夏尔巴人并不是那么值得信任的,可是现如今,他们根本没有别的选择。四架美制“C-17全球霸王”运输机由于担心遭到中国空军战斗机的截击,所以竟然在偏离空降地点的地方,将这些印藏士兵空投了下来。

  迷失了方向的印藏士兵们只能临时找了一个夏尔巴人居住的村庄,试图找一个向导。他们并不知道的是,自己所在的方向其实在中国西藏普兰县的对面,在尼泊尔的格尔比扬东北三十公里的地方。

  夏尔巴人,又称雪巴人、谢尔巴人。Sherpa在藏语中表示“来自东方的人”,相传先祖来自中国甘孜地区。是一个散居在中国、尼泊尔、印度和不丹等国边境喜玛拉雅山脉两侧的民族,操藏语族夏尔巴语,但无文字,书面使用藏语。这个“尼泊尔和印度锡金邦的山居民族”的人由于人的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常人,所以从20世纪20年代起,夏尔巴人就为登山者充当向导和挑夫,他们体质好、抗缺氧能力强,吃苦耐劳。每年攀登珠峰时,最大的登山队就以“盟主”的身份召集各国队伍,出钱、出物,请夏尔巴人先行上山修“路”。夏尔巴人在没有任何装备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架设全长达7000米至8000米的安全绳。他们随身携带路绳爬到高处,将绳端用冰锥固定进千年岩冰,垂下的绳子,就可以起到导路、辅助攀爬和一定程度上保障队员安全的作用。于是他们也就以“喜马拉雅山上的挑夫”著称。印度人找寻他们做向导,简直是太合适不过了。

  之所以适合,是因为夏尔巴商人一般都须翻山越岭把稻米运到西藏,换取食盐。所以他们很熟悉进入中国的道路,而他们本身又很适合在这条边境线上活动,譬如尼泊尔著名登山家,人称“雪山之虎,珠穆朗玛峰的征服者”的丹增-诺盖就是夏尔巴人。出生于珠穆朗玛峰附近的索鲁昆布地区的丹增-诺盖,自小梦想登顶珠穆朗玛峰,从18岁开始为各国登山队服务,屡次创造新的攀登纪录,以至于被称为“有三个肺的奇人”,而他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后,也终于在1953年,被选为英国登山队的向导,与新西兰登山家艾德蒙·希拉里一同

  请收藏:https://m.big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